佛像的姿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
更新时间:02-23 11:12 点击次数:52 次
公元三世纪,大乘佛教开始兴起。由于大乘佛教号称度一切有缘众生,对于受教者的学历没有明确要求,因此,单纯的思辨已经不适合传播学的需要了。这个时候,视觉艺术的重要性就日益凸现了。这个时期的佛像艺术,一开始是在画面的装饰部分煞费苦心。佛像头部的光环中雕刻了莲花,层层围绕着不同花纹的环形图案,以此象征着佛陀的般若妙智。
石雕观音佛像
到了中后期,佛像的姿势逐渐变得丰富多彩。配合着佛教里的一些重要概念,莲花、金刚杵、法铃等象征主义道具开始大量出现,与这些道具配合的手势也有了愈加精确和固定的规则。
这些新姿势也意味着新知识,七世纪金刚乘佛教兴起,佛教轨仪越来越精细,举手投足也被赋予了更复杂的宗教意义。伴随着手印修行的细则化,佛像不但人物变多了,除了当时当世的释迦牟尼佛,沿时间线,增加了过去燃灯佛和未来弥勒佛。在空间上,增加了五方佛,为人熟知的比如西方阿弥陀佛和东方药师佛。不同佛的衣着与配饰也变得光彩炫目。佛像的姿势终于变成系统化的姿势知识。
石雕阿弥陀佛像
石雕韦陀菩萨像
从此以后,佛像不仅仅是佛教历史佛教寓言的表现,也不止于简单的佛教理念的象征,而是切切实实成为修行者可以模仿练习的玄功秘笈。
《大毗卢遮那经》里,定义了十二合掌与六种拳为基本之手印。
六拳包括金刚拳、莲华拳、内缚拳、外缚拳、如来拳、忿怒拳。
十二合掌分别是坚实心合掌、虚心合掌、未敷莲合掌、初割莲合掌、显露合掌、持水合掌、归命合掌、反叉合掌、反脊互相着合掌、横柱指合掌、覆手向下合掌、覆手合掌。
- 上一篇:石雕北京狮雕刻细节图
- 下一篇:祠堂门面狮象浮雕图 浮40公分